漾濞县社会保障体系覆盖了哪些重点人群



在滇西高原的群山之间,漾濞彝族自治县构建起多层次的社会保障网络,这座常住人口不足十万的小城,正通过精准施策将社会保障的阳光播撒到每个角落。2022年发布的《漾濞县社会保障发展白皮书》显示,当地社会保障覆盖率已突破96%,形成覆盖特殊困难群体、老龄群体、农村人口等六大核心群体的立体保障体系。

特殊困难群体保障

对于城乡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漾濞县建立起动态监测机制。民政部门每季度更新保障名单,确保应保尽保。2023年上半年数据显示,全县纳入低保范围的家庭达2176户,较2020年增长18%,城乡低保标准年均提升幅度保持在7%以上。在五保供养方面,全县集中供养率从2019年的42%提升至当前的68%,新建的3所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均配备专业护理团队。

针对因灾致贫返贫群体,应急管理与人社部门建立联动机制。2021年"5·21"地震后,全县紧急启动社会保障应急预案,为受灾群众发放临时救助金超过800万元,并首创"就业安置+社保兜底"双轨制帮扶模式。这种创新做法被收录进《云南省社会保障创新案例集》,成为山区县域应急保障的样本。

老龄群体服务升级

面对占总人口19.3%的老年群体,漾濞县构建起"居家+社区+机构"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在县城中心建成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整合了健康监测、紧急呼叫等12项服务功能,覆盖全县76%的独居老人。县中医院开展的"医养结合"试点项目,已为300余名失能老人提供专业化照护服务。

养老保险待遇实现五连增,企业退休人员月均养老金达到2980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提升至每月135元。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地创新推出"山林养老"计划,允许林农用承包林权置换养老保险,这项政策实施三年来,已有427户林区老人受益。

农村人口全面覆盖

针对占全县人口63%的农村居民,医疗保障网持续织密。新农合参保率连续六年保持99%以上,大病保险起付线降至8000元,县域内住院实际报销比例达到78%。在核桃、中药材等特色产业集中区域,县人社局推动建立"产业工人社保补贴"制度,2022年累计发放补贴资金320万元。

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突破95%,建立村级协管员制度解决山区群众办事难题。在距离县城最远的鸡街乡,社保服务移动车每月定期巡访,将生存认证、政策咨询等服务送到村民家门口。这种"社保上山"的服务模式,被《中国社会保障》杂志专题报道。

漾濞县社会保障体系覆盖了哪些重点人群

新就业形态保障

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从业者被纳入保障视野。县总工会牵头建立灵活就业人员工会,目前已吸纳会员1276人,提供工伤保险代办、职业技能培训等专属服务。在电商产业园设立的社会保障服务站,实现参保登记、费用缴纳等业务"一站式"办理。

针对零工经济特点,创新推出"接单即参保"模式。外卖骑手每完成一单配送,系统自动扣除0.5元作为工伤保险储备金,这项制度运行半年以来,已为从业人员化解23起意外伤害风险。省人社厅调研组在实地考察后指出,这种"即时参保"机制具有可复制推广价值。

儿童青少年保护

建立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对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实行"基本生活补贴+教育资助"双重保障。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残疾儿童康复治疗,2023年已有89名患儿获得救助。在教育保障方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惠及全县1.2万名学生。

青少年医疗保障实现突破,将自闭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治疗纳入医保范畴。在县民族中学设立的"校园医保服务站",提供疾病预防、理赔协助等8项服务,处理学生医保报销事项年均超过200件。这种前置化服务模式,被教育部列为民族地区校园医疗保障创新案例。

残疾人专项支持

全县持证残疾人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100%,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县残联实施的"阳光家园"计划,为重度残疾人提供居家托养服务,累计建成家庭无障碍改造示范户436家。在就业支持方面,建成3个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培育出彝绣、竹编等特色创业项目。

创新开展残疾人辅助器具"以租代购"服务,降低使用成本30%以上。县人民医院康复科开展的假肢适配项目,已帮助127名截肢患者恢复劳动能力。这些实践印证了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强提出的"精准化保障是提升特殊群体获得感的关键"这一论断。




上一篇:漏电保护器与空开漏电流检测的区别
下一篇:潮湿环境如何降低笔记本电池性能
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安全管理体系四大框架
荣誉证书内容怎么写(代办三体系认证证书)
三大质量管理体系-工厂生产管理系统
蟹类商品的质量追溯体系是怎样的
用人单位未缴纳社保如何追讨
漾濞的气候变化应对策略是什么
如何提升城镇的社会福利体系
云外孔桥防腐设计方案有哪些
从81192历史看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路径
什么是胶体分散体系
社会保障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资金支持如何
如何建立鱼塘氨氮监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