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审终审案件申请再审需提交哪些材料
在司法实践中,二审终审并非绝对终结。当当事人认为生效裁判存在法定再审事由时,依法申请再审成为重要救济途径。材料准备的充分性与规范性,直接影响再审程序启动的可行性。本文围绕再审申请材料展开系统解析,为当事人提供实务指引。
再审申请书核心要件
再审申请书是启动再审程序的基础文件,必须完整包含法定要素。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五条规定,申请书应明确列明申请人信息、原审案号、具体再审请求、法定事由及事实依据。其中,主张的再审事由必须对应法律规定的13种情形,如新证据推翻原判、原审适用法律错误等。
格式规范直接影响文书效力。某省高院2022年再审案件统计显示,23.6%的申请因文书格式瑕疵被退回补正。申请书应采用A4纸张打印,加盖当事人印章或签名,并附具送达地址确认书。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法人申请案件,还需提交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及组织机构代码文件。
原审裁判文书提交
完整诉讼文书是再审审查的重要依据。申请人需提交一审、二审判决书、裁定书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若存在中间裁定、决定等程序性文书,亦应一并提供。在李某合同纠纷再审案中,因申请人未能提交二审庭审笔录复印件,导致审查期限延长45日。
电子文书提交规范日益重要。自2021年起,全国法院推行电子卷宗同步生成制度。当事人可通过诉讼服务网下载加盖电子签章的裁判文书,但打印件需保持二维码清晰可识别。实践中,部分法院要求同时提交纸质原件与电子文档,确保卷宗完整性。
新证据材料标准
新证据的认定标准直接影响再审启动。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三百八十七条,新证据需满足"原审庭审结束后形成"或"因客观原因未能收集"两个要件。在王某民间借贷再审案中,银行流水补强证据因形成于二审举证期限前,未被认定为新证据。
证据形式规范关乎证明效力。书证应提交原件或经公证的复印件,电子数据需保存原始载体。证人证言原则上应当出庭,提前提交的书面证词需附证人身份信息及联系方式。某知识产权再审案件显示,未经公证的网页截图作为新证据的采信率不足40%。
身份证明文件要求
主体资格审查贯穿再审全程。自然人应提交身份证复印件,法人需提供营业执照副本、法定代表人证明。委托代理人参与的,授权委托书应明确代理权限,律师还需提交执业证复印件。某中院2023年数据显示,7.2%的再审申请因代理手续不全被暂缓受理。
特殊身份证明材料不可遗漏。涉外案件当事人需提交经认证的身份文件,港澳台居民应提供通行证复印件。在张某涉港股权纠纷再审案中,因香港公司注册证书未办理公证转递手续,导致立案审查延误两个月。
辅助材料补充说明
类案检索报告逐渐成为重要补充材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统一法律适用加强类案检索的指导意见》施行后,提交类案裁判文书有助于强化再审理由。某建筑工程合同再审案件中,申请人提交的3份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促使合议庭启动再审程序。
专家论证意见使用需谨慎。虽非法定必备材料,但权威法学专家的法律意见书可作为说理补充。需要注意的是,论证意见不得涉及事实认定,应聚焦法律适用问题。在刘某专利侵权再审案中,专家对权利要求书解释的专业意见,被合议庭在裁定书中部分采纳。
上一篇:乳糖不耐受和食物过敏导致的腹泻如何区分 下一篇:二手平台与个人交易退换货政策有何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