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辞职后能否追索加班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法律规定支付员工加班费。即使员工已经辞职,只要能够证明在职期间存在加班事实且未获得相应的加班费,员工仍然有权通过法律途径追讨加班费。

追讨加班费的时效性是一个关键问题。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关系终止后,员工应在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如果超过这一时限,可能会影响追讨成功的可能性。员工在辞职后应尽快采取行动,以免错过时效。

证据的提供也是追讨加班费的重要环节。员工需要收集和保存加班的我搜索到的资料,如考勤记录、加班通知、工资条等,以证明加班事实和未支付的加班费。如果证据确凿,员工可以通过劳动仲裁或法院诉讼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用人单位可能会要求员工签署放弃加班费的协议,但这种协议通常被认为是无效的,因为它们违反了法律规定,排除了员工的权利。即使员工曾签署此类协议,依然可以主张加班费的权利。

员工在辞职后是有权追索加班费的,但需注意时效性、证据的收集以及法律程序的合规性。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寻求法律援助或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员工辞职后追索加班费的具体法律程序如下:

1. 收集证据

劳动者在日常工作中遇到加班时,应默默收集加班证据,如考勤记录、加班安排、工作内容、审批记录、工作日志以及微信聊天记录、电子邮件往来记录等。

用人单位作息时间的规章制度、考勤制度复印或拍照留存。

单位张贴书面加班通知、内网上公布加班人员名单或主管等领导用QQ、微信通知加班的截屏证据。

交接班记录、领取材料记录、工作流程记录、加班时工作邮件或电话往来记录。

加班后向单位报销的打车费及报销理由的复印件。

2. 仲裁申请

劳动者可以在离职后提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支付加班工资。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如果劳动者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申请仲裁不受一年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3. 举证责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的相关规定,劳动者对加班事实承担举证责任,在双方发生争议前两年内的加班事实,劳动者负有举证责任;对争议发生之前超过两年的加班事实,劳动者也负有举证责任。

如果劳动者有证据证明用人单位掌握加班事实存在的证据,用人单位不提供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不利后果。

4. 法院诉讼

如果劳动仲裁未能解决问题,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审理加班工资案件时,对劳动者举证责任要求较高,需证明加班事实、加班安排或同意、加班计算方法。

5. 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用人单位在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休息日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或法定休假日工作时,应按照不低于工资的150%、200%或300%支付加班费。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用人单位未支付加班费等情形下的法律责任。

6. 其他注意事项

劳动者在遇到加班费问题时,可以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

劳动者应及时、积极地追索加班工资,否则可能面临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

如何有效收集和保存加班证据以支持追索加班费的申请?

根据提供的多条证据,我们可以总结出如何有效收集和保存加班证据以支持追索加班费的申请。以下是详细的步骤和建议:

1. 保留加班通知和规章制度

保存单位张贴的书面加班通知、内网公布的加班人员名单或领导通过QQ、微信通知加班的截屏证据。

复制或拍照留存用人单位作息时间规章制度和考勤制度的复印件。

2. 记录考勤和工作时间

如果用人单位有考勤制度,按单位考勤制度的规定记录加班考勤,并复制一份自己留存。

考勤打卡记录可以直接反映员工的工作时间。

3. 保存工作日志和邮件记录

维护个人工作日志或日历,记录每天的工作内容和时间。

保存与工作相关的邮件往来记录,特别是加班时的工作邮件或电话往来记录。

4. 获取同事证言

同事的证言可以作为补充证据,证明劳动者的加班事实。

在必要时,可以寻求第三方见证和支持。

5. 固定加班证据

录音、书面报告签字等方式将加班证据固定下来。

使用录屏软件记录工作过程,尤其是涉及项目更新和提交的记录。

6. 保存工资单和报销凭证

工资单可以显示企业支付的加班费金额。

加班后向单位报销的打车费及报销理由的复印件。

7. 社交媒体和网络记录

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加班信息,并附上相关照片。

截图保存非工作时间使用工作软件回复客户咨询的记录。

8. 法律途径和举证责任

劳动者需证明加班事实的存在,若用人单位掌握我搜索到的资料但拒绝提供,由其承担不利后果。

劳动者在主张加班费时,应收集和整理我搜索到的资料,包括考勤记录、加班通知、工资条、工资支付流水、同事证言、工作记录等。

通过以上方法,劳动者可以有效地收集和保存加班证据,为追索加班费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劳动仲裁或法院诉讼中,员工追索加班费的成功案例有哪些?

在劳动仲裁或法院诉讼中,员工追索加班费的成功案例有以下几个:

1. 王某和朱某与某食品加工公司之间的劳动争议

王某和朱某在2020年4月至2023年9月期间在某食品加工公司工作,公司支付了法定节假日的加班工资,但未支付延长工作时间和周休息日的加班工资,也未安排年休假。两人分别申请解除劳动合同,并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公司支付2020年4月至2023年9月的加班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劳动关系终止后,应在一年内提出加班费的仲裁请求。最终,仲裁委员会支持了他们的请求。

2. 黄某与某餐饮公司的劳动争议

黄某在某餐饮公司担任切配工,双方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口头约定月工资4000元,但对工作天数未作约定。黄某在工作期间提交离职申请,并向劳动仲裁部门提起劳动仲裁,要求餐饮公司支付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双休日及法定节假日加班费。仲裁部门支持了黄某的请求,餐饮公司不服,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审理后认为,根据提供的工资转账记录、考勤记录等证据可以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最终判决餐饮公司向黄某支付延时加班工资、休息日加班工资、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及未签劳动合同2倍工资差额共1.8万元。

3. 17位厨师与某餐饮公司的劳动争议

2017年春节后,某餐饮公司17位后厨员工被集体辞退。他们申请仲裁,要求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和加班费,并申请工会法援。仲裁两次开庭审理此案,最后裁决支持了员工的主张。其中11人属于终局裁决,公司对另外6人提起诉讼。一审败诉后又上诉至中院,经审理,诉求被驳回。最终单位支付17位厨师58万元赔偿。

4. 焦某某与洋河股份的劳动争议

洋河股份退休员工焦某某在职期间被公司克扣加班工资27万元,退休之际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审理后认为该职工符合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且已退休,应在超过工时基础上计算加班费,不符合单日计算加班费和补偿金标准。最终法院判决洋河股份支付焦某某289.5元未付加班费。

5. 唐小华与某超市的劳动争议

重庆一超市女员工唐小华讨要万元加班费,从劳动仲裁打到一审、二审、再到再审,最终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抗诉并获改判,成功获得加班费。

员工签署放弃加班费协议后,如何证明该协议无效并成功追索加班费?

员工签署放弃加班费协议后,如何证明该协议无效并成功追索加班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和相关司法解释,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协议是无效的。具体来说,以下几点可以帮助员工证明放弃加班费协议的无效性并成功追索加班费:

1. 法律依据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协议无效。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三十五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支付工资报酬、加班费等达成的协议,若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且不存在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情形,应认定有效。但若协议存在重大误解或显失公平,当事人可请求撤销。

2. 协议无效的具体表现

协议内容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例如免除用人单位支付加班费的义务。

协议存在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的情形,例如用人单位以离职证明、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等胁迫员工签署放弃加班费的协议。

3. 证据收集

收集与用人单位签订的放弃加班费协议文本。

收集加班事实的证据,如考勤记录、工作日志、同事证言等。

收集用人单位威胁或胁迫员工签署协议的证据,如录音、视频、书面材料等。

4. 法律程序

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要求其介入调查。

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请求裁决用人单位支付加班费。

员工辞职后能否追索加班费

如果仲裁结果不满意,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5. 案例参考

张某案例:张某在某科技公司工作期间,被要求签署放弃加班费的协议,后因个人原因解除合同并要求支付加班费。仲裁委员会依据《劳动合同法》和相关司法解释,认定放弃加班费的协议无效,裁决科技公司需支付张某加班费。

法院判决:法院驳回了公司关于协议有效的申请,确认公司应向张某支付加班工资。

6. 法律建议

员工在签订任何放弃加班费的协议前,应充分了解其法律后果,并咨询专业律师的意见。

在争议处理中,应考虑劳动者举证能力不足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举证责任。

劳动监察部门在处理员工追索加班费案件中的角色和流程是什么?

劳动监察部门在处理员工追索加班费案件中的角色和流程如下:

角色

1. 监督机构:劳动监察部门负责监督用人单位是否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特别是关于工作时间和加班费支付的规定。

2. 调查机构:在接到员工投诉后,劳动监察部门会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核实是否存在违法行为。

3. 处罚机构:如果调查结果确认用人单位存在违法行为,劳动监察部门有权责令其改正,并依法进行处罚。

流程

1. 投诉提交:员工向劳动监察部门提交投诉材料,包括劳动合同、工作时间记录、加班记录等证据。

2. 受理与调查:劳动监察部门受理投诉后,进行调查核实。调查过程中,员工需要提供我搜索到的资料材料,如加班记录、工资单、考勤记录等。

3. 整改通知书:调查结束后,劳动监察部门向公司发出整改通知书,要求公司立即整改。

4. 处罚与罚款:如果公司未在规定时间内整改,劳动监察部门依法对公司进行处罚,并要求其支付拖欠的加班费。

5. 跟踪与结案:劳动监察部门会跟踪整改情况,并在整改完成后结案归档。

注意事项

1. 举证责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劳动者在追索加班费时需要承担举证责任。如果劳动者有证据证明用人单位掌握证据但不提供,用人单位将承担不利后果。

2. 特殊情况:在某些情况下,如自愿加班或计件工资未完成工作量等,公司可能不支付加班费。




上一篇:员工手机安全防护的基本措施有哪些
下一篇:呼叫转移与呼叫限制功能的关系
脚底脱皮能否通过家庭疗法改善
员工如何了解自己的劳动合同权益
康复期能否使用中医药辅助治疗
如何应对工伤员工的抵触情绪
手机扣扣离线聊天记录能否同步到其他设备
退税申请能否通过电子方式提交
小产权房拆迁补偿能否在其他城市使用
企业搬迁是否违反员工的平等就业机会
联想手机黑名单能否恢复已删除联系人
更新驱动程序能否改善开机速度
如何评估员工对新地点的适应性
kpi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员工KPI绩效考核表
加班时薪对员工心理的影响是什么
爱国者平板电脑能否替代传统笔记本电脑